一是未雨绸缪,宣传教育到位。抓牢课堂主阵地,将防溺水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防溺水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六不两会”,增强安全意识。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大喇叭”等,向学生家长、群众推送防溺水安全知识、温馨提示和警示案例,实现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防溺水安全提示80余次;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8次,发放宣传手册1600余份,覆盖群众3000余人。
二是聚焦重点,全面防范到位。对两江三河、水电站、山塘等重点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并对辖区内危险水域进行常态化巡查。严格检查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设施配备情况,对损坏、缺失设备及时更换。同时,重点关注居住在水域附近的群众,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和巡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巡查120余次,出动人员210余人次,发现并劝离在危险水域游泳、嬉戏人员30余人次。
三是排除隐患,值班值守到位。组建14支由党员带头,镇、村、校联合的工作巡查队伍,明确汛期和暑期的值班责任,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件,能及时响应、及时处置,确保巡查无死角、值守无空档。对损坏的警示牌、防护栏及时修复更换,确保设施完好有效,减少溺水隐患。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鼓励群众发现安全隐患或危险行为及时上报,形成“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防溺水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更换、新增警示标识38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