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市直部门镇(街道)

  • 188app金宝搏app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C座3楼

    电话:0855-8065700

  • 发展和改革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西楼405室

    电话:0855-8222367

  • 财政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金泉巷20号

    电话:0855-8222209

  • 统计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D座221室

    电话:0855-8063219

  • 审计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东楼436室

    电话:0855-8060655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金山大道18号

    电话:0855-8222559

  • 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东楼524室

    电话:0855-8223048

  • 自然资源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风情大道龙腾嘉瑞禾2号楼

    电话:0855-8223830

  • 应急管理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西楼503室

    电话:0855-8066808

  • 交通运输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鸭塘街道银桂大道70号

    电话:0855-8060680

  • 农业农村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西楼639室

    电话:0855-8223506

  • 商务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温州大道西侧国际商贸城38号楼二期B座3楼

    电话:0855-8223615

  • 水务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市府东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公交站台)

    电话:0855-8061689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宁波路房产大楼6楼

    电话:0855-8060876

  •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金山大道124号

    电话:0855-8222355

  • 林业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洗马河街道桐荫坪路41号

    电话:0855-8580508

  • 教育和科技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西楼432室

    电话:0855-8222240

  • 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北京西路37号401室

    电话:0855-8225200

  • 卫生健康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西楼413室

    电话:0855-8221138

  • 医疗保障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065256

  • 民政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223030

  • 文体广电旅游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风情大道12号1栋1单元2楼

    电话:0855-8062943

  • 民族宗教事务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博南行政中心西楼518室

    电话:0855-8062469

  • 司法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金山大道和谐里小区北侧

    电话:0855-8062340

  • 乡村振兴局(生态移民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D座210室

    电话:0855-8060260

  • 公安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金山大道80号

    电话:0855-8222408

  • 综合行政执法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东楼603室

    电话:0855-8065822

  • 投资促进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西楼440室

    电话:0855-8063001

  • 退役军人事务局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658182

  • 炉山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炉山镇城关村

    电话:0855-8667391

  • 龙场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龙场镇凯施街便民利民服务中心

    电话:0855-8680001

  • 万潮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万潮镇兴街390号

    电话:0855-8620007

  • 湾水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湾水镇湾水街上

    电话:0855-8690001

  • 舟溪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舟溪镇兴舟街18号

    电话:0855-8350001

  • 三棵树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三棵树镇巴拉河街1号

    电话:0855-8420001

  • 旁海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旁海镇旁镇社区1号

    电话:0855-8560264

  • 下司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下司镇清江村村委会对面

    电话:0855-2684350

  • 碧波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碧波镇虎场街3号

    电话:0855-2740026

  • 大风洞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大风洞镇大风洞村新街

    电话:0855-8670002

  • 凯棠镇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凯棠镇凯棠社区

    电话:0855-8580003

  • 城西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城西街道未来城9栋一楼

    电话:0855-8223065

  • 洗马河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洗马河巷196号

    电话:0855-8502912

  • 西门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西门街道莲花巷136号

    电话:0855-8221235

  • 大十字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迎宾大道15号

    电话:0855-8223045

  • 湾溪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清江路32号

    电话:0855-3911377

  • 开怀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金山大道87号

    电话:0855-8428011

  • 鸭塘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鸭塘街道红星美凯龙六楼

    电话:0855-8311001

  • 白午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经济开发区开元新居一期金源东大道街13号

    电话:0855-8222028

  • 白果井街道

    地址:188金宝慱手机 白果井街道东出口安置区一期10栋负二楼

    电话:0855-8620566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应急管理

金宝搏188手机端app下载 关于印发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

来源: 金宝搏188论坛 发布时间: 2023-01-04 10:06

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1215


凯里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贵州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共凯里市委凯里市人民政府关于凯里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凯里市机构改革编制工作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预案。

1.1 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全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纲指导全市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2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坚持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业领域部门分类管理、源头防控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扎实构建重大风险研判、灾害会商、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全过程多部门联动机制不断增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分级负责、属地(行业)为主。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市委、市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协调市级资源予以统筹安排。事发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就近指挥、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

坚持快速反应、高效应对。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协作机制等方式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按照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坚持依法管理、科技支撑。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坚持风险防控、科学治理。坚持预防为主在预警发布、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监管执法上实现精准治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

1.3 事件分类分级

我市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油气供应中断突发事件、金融债务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民族宗教事件等。

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相互交叉和关联,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与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耦合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造成损失、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等四个等级,为确保突发事件分级上下衔接,各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应遵照相应省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规定执行,并在相应市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中予以明确。

1.4 分级应对与应分级

突发事件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行业)为主,分类应对、协调联动。当突发事件超出属地人民政府的应对能力时,应及时提请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应对或者提供支援。

1.4.1 分级应对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时,按照《贵州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按照《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1)市级应对。初判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及以上(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先期应对工作,并提请州委、州政府,在州委、人民政府或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应对工作初判发生或可能发生一般事件,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必要时,由市委、市政府直接应对。其中,涉及跨县(市)行政区划的,超出市委、市人民政府应对能力的一般突发事件,由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先期应对工作,并呈报州委、州政府或州直有关部门组织应对。

2镇(街道)应对镇(街道)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其中,涉及跨镇(街道)行政区划的,超出镇(街道)应对能力的突发事件,由事发镇(街道)组织先期应对工作,并呈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或市委、政府组织应对。

3行业应对。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本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机构,作为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负责行业领域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4.2 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专项应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等根据突发事件初判级别、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预期影响后果,综合研判确定本层级响应级别,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发生一般及以上突发事件,各镇(街道)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市级层面应急响应由高到低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发生或可能发生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应立即提请市人民政府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对涉及面广、敏感复杂或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突发事件,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可提高应急响应级别。

1)市级层面一级响应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一级响应后,根据省政府、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临时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当省政府或州政府启动相应处置应急预案,相关人员达到后,市应急救援指挥权限上交,全市上下按照省政府或州政府指派指挥人员启动相应处置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设立前方指挥机构。

省政府或州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离开现场后,由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继续统筹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市级层面二级响应由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指挥长决定。启动二级响应后,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负责同志赶赴现场,组织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设立前方指挥机构。

3)市级层面三级响应由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副指挥长决定。启动三级响应后,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派出相关负责同志组织市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发地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协调应急资源予以支持。

4)市级层面四级响应由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决定。启动四级响应后,市级层面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发地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协调应急资源予以支持。

以上响应启动程序将根据国家和上级层面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变化作相应调整,法律法规或上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区,或重大会议、活动期间的,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响应级别。

1.5 应急预案体系

1.5.1应急预案

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其中,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人民政府组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专项应急预案是为应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针对应急保障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单位)职责的工作方案。部门应急预案是有关部门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某一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保障类应急预案作为专项应急预案进行管理有关部门和镇(街道)根据实际,组织编制重要基础设施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和跨区域应急预案。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本级应急预案。

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法人制定,主要针对本单位和基层组织面临的风险,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内部工作。

1.5.2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中涉及的相关单位(部门)或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贵州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工作手册、行动方案等多种形式的支撑性文件,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

应急工作手册是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机关和单位对自身承担职责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的工作安排,是本部门机关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指引。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编制相应工作手册,把每一项职责任务细化、具体化,明确工作内容和流程,并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涉及有关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单独编制工作手册,也可将有关内容融入预案,合并编制。

事件行动方案是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救援队伍、专家队伍等按照应急预案、工作手册或上级指挥机构要求,为执行具体任务并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工作安排。事件行动方案要明确队伍编成、力量预置、指挥协同、行动预想、战勤保障、通信联络等具体内容,以及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2组织指挥体系

2.1市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2.1.1领导机构

委领导下,人民政府是全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人民政府通过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应急管理的决策部署,研究决定和安排部署全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统筹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人民政府成立由长担任总指挥长的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负责全突发事件指挥协调工作,统筹制定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应急体系规划、风险防控、应急准备、考核等重大问题,组织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应急管理局。总指挥部下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市应急管理局,下设公共卫生事件类办公室在市卫生健康局,下设社会安全事件类办公室在市公安局;各办公室负责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总指挥部安排部署,负责总指挥部相关日常工作。

2.1.2市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各类突发事件指导协调和组织应对工作由对应黔东南成立的议事协调机构或根据突发事件类别设立的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市级专项应急指挥负责人由委、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同志担任,成员由承担突发事件防范处置职责的委、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综合工作由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承担,并做好与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衔接。对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突发事件,由有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加强与国家安全相关工作机构、机制衔接,在国家安全领导机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

专项应急指挥负责直接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统筹协调应急队伍、救援装备设备、救助物资、信息资源、专业技术支撑等应急资源支持。当突发事件扩大或复杂化,超出专项应急指挥处置能力或处置职责时,专项应急指挥部要及时向市应急总指挥部报告,市应急总指挥部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批准后,可以直接指挥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向市委报告。当突发事件再度升级,由市应急总指挥及时向市委报告,委同意,成立由委主要领导同志任指挥长的指挥机构,直接领导指挥处置工作。特殊情况下,当国家、省、州成立应对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时,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与之对应的专项指挥机构。

发生新类型或混合型突发事件,无法明确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时,由人民政府指定某个专项应急指挥处置,或成立新的应对突发事件临时指挥机构,负责直接指挥处置。

2.1.3 工作机构

市有关部门及中央凯里的单位(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承担相关类别突发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组织协调指导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资源保障、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综合工作。

2.1.4前方指挥机构(工作组)

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后,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前方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各方协同做好现场应急工作,指挥长由各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事发地各镇(街道)负责人要担任指挥机构成员。前方指挥机构视情设立综合协调、现场搜救、医疗救护、新闻报道、应急保障、善后处等工作组。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现场指挥部各工作机构(工作组)职责。事发地各镇(街道)在前方指挥机构成立前,要组成临时现场指挥机构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并为前方指挥机构成立提供相应保障。

1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组)

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负责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或由事发地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政府联系相应工作的副主任,事发地镇(街道)和相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成员

2)现场搜救组

由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由应急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事发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市消防救援市人武部及其他救援队伍现场负责人同任副组长,成员由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相关救援队伍现场人员组成。

3)应急专家组

由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人员由对应行业专家库专家及专业机构的人员组成。

4)医疗救护组

市卫生健康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市级医疗机构和事发镇(街道)医疗机构现场负责人组成。

5)救灾工作组

由事发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直负有救灾减灾职责部门事发镇(街道)的相关人员组成

6)新闻发布组

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现场搜救组、应急专家组组长和市融媒体中心负责人,以及事发地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副组长。

7)秩序维护和人员核查组

公安现场负责人担任组长由军分区、武警人武现场负责人、事发地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副组长,成员由事发地公安派出所镇(街道)有关人员组成

8)善后处置组

由事发地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公安局、民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和事发地镇(街道)有关负责同志组成。

9)环境监测组

生态环境凯里分局现场负责人担任组长,水务局、气象局现场负责人和事发地镇(街道)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

10)交通运输保障组

交通运输局现场负责人担任组长,公安交警大队现场负责人、事发地镇(街道)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

11)电力保障组

、凯里供电局、供电局有关分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事发地镇(街道)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

12)通讯保障组

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贵州广电、贵州移动、贵州电信、贵州联通凯里分公司等通讯公司现场负责人组成。

13)后勤保障组

事发地镇(街道)指定一名副职担任组长,成员由市直有关部门及事发地镇(街道)有关人员组成。

14)调查评估组

由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有关工作部门及事发地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

各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突发事件种类及级别,设置工作组及明确工作组职责,可适当调整工作组负责人员及成员。

2.2乡科级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镇(街道)要在本级党委党组、党工委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根据本行业领域和本行政区域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建立指挥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和组织指挥等工作;建立部门、镇(街道)的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区域性、流域性、关联性强的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同时,要结合实际强化应急管理职责,完善信息报告、日常防控和先期处置等职责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2.3 专家库

市人民政府指导建立市级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研究全市应急管理工作重大问题,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措施建议,对全市各行业领域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具体提出全局性、前瞻性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有关单位(部门应建立本行业领域突发事件防范化解和应急救援专家库,专家库要实现共建共享共用。突发事件发生后,专项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有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帮助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方案的制定相关技术分析应用、调查评估等决策咨询服务工作。

3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机制。

3.1 风险防控

1)健全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完善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排查、评估和监测预警工作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各部门要根据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依法排查各类风险建立风险信息库加强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研判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防范化解措施。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大风险的研究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负责对下一年度该类突发事件风险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和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抄送市应急管理部门。

2)坚持社会共治,统筹建立完善镇(街道)、村(居)、重点单位风险防控体系。坚持群防群治、社会共治统筹建立完善村居、社区和重点单位风险防控体系。充实村居、社区应急管理力量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发挥基层哨点作用筑牢风险防控的人民防线。

3)重点核设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库、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油气输送管道、重大油气储运设施、重要水上航道、铁路客运专线和繁忙干线、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大型桥梁、重要通信枢纽、支付清算及大数据信息化系统等重大关键基础设施设计单位要科学选址、优化布局,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增强防灾抗灾和风险管控能力;运营与维护单位要建立完善日常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4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公共安全风险因素,按照底线思维,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抓好源头治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完善城乡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为重点的社会安全基础能力建设。

3.2 监测与预警

3.2.1 监测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完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各类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负责相应突发事件监测信息集成。要根据突发事件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地震、地质、气象、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矿山开采、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生产和储运、排污单位、重大关键基础设施、传染病疫情、野生动物疫情、治安刑事案件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有关行业重大风险监控方面的研究,对重大风险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监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减少或杜绝发生重大损失。

3.2.2 预警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统筹预警信息发布,运用应急广播等各类渠道,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1)确定预警级别。对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有关部门接到相关征兆信息后,及时组织进行分析评估,研判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突发事件类别,确定预警级别。按照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预警级别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上级各部门制定的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对其他突发事件,要根据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提醒信息,必要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安全警示。

2)发布预警信息。分析评估结果确认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分析评估结果,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向人民政府或相应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相关地区的政府通报。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报告、通报和发布有关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

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调整要充分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与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通知方式。承担应急处置职责的相关单位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及时向发布预警信息的单位反馈接收结果。

3)采取预警措施。发布预警信息后,有关方面要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情况以及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增加观测频次,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

加强公众沟通,公布信息接收和咨询电话,向社会公告采取的有关特定措施、避免或减轻危害的建议和劝告等;

组织应急队伍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准备,视情预置有关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

调集应急处置和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发布预警后,相关镇(街道)和部门及时组织分析本区和本行业可能受到影响的范围、程度等,安排落实有关防范性措施。

4解除预警措施。当突发事件风险已经解除,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3.3 应急处置与救援

3.3.1 信息报告

1)加强突发事件情报信息体系建设。按照省、州要求统一推进基层组织单位应急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安全联络员、灾害信息员、群测群防员、气象信息员、网格员等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层网格员管理和突发事件“吹哨人”激励制度,实现镇(街道)、村居网格员全覆盖、无死角,鼓励建立村民小组网格员机制,落实网格员工作经费,完善突发事件报告以奖代补制度。突出基层网格员风险隐患巡查报告、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先期处置、灾情统计报告等职责。突发事件发生或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后,基层网格员和有关社区、村、企业、社会组织及相关专业机构、监测网点等要及时向所在地镇(街道)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2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遵循“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原则。各镇(街道)、有关单位、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要按照“首报快、续报全、终报准”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必要时,在规定时限内经请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涉及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类的突发事件信息还应当同时抄送应急管理部门。有关部门要及时续报事态进展、事件处置等有关情况,同时通报可能受影响的镇(街道)、部门和企业。

3)建立健全信息快速获取机制,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镇(街道)要加强应急基础信息、地理信息、应急资源信息、预案和案例信息、事件动态信息等信息融合,不断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信息共享系统,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信息保障。鼓励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主动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4规范信息报送内容。各镇(街道)部门、企业、基层组织,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信息。突发事件信息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性质、简要经过、影响范围(含环境影响)、人员伤(病)亡和失联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情况、现场救援情况和已经采取的其他措施等基本要素。

接报特别重大、重大的突发事件信息后,事发地镇(街道)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在20分钟内电话报告,30分钟内书面报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省、州、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求,在20分钟内电话向省、州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30分钟内向省、州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书面报告。

接报较大级别突发事件信息后,事发地镇(街道)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省、州、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求,在1小时内向省、州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接报达到报市标准的一般级别突发事件信息后,事发地镇(街道)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在1小时30分内报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报达到报州标准的一般级别突发事件信息后,按照州、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求,在1小时30分内向州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区、重要时期,或可能演化为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的,不受突发事件分级标准限制。

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影响到境外的突发事件,需要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台湾当局”以及有关国家、地区、国际机构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突发事件级别演化上升为较重级别的,首报时限起点自该事件演变为较重级别时间点起算。

3.3.2 先期处置

1)事发单位要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开展侦察并营救遇险受困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威胁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布置警戒线,划定保护区域范围,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迅速控制可疑的传染源,积极救治病人。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要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事发单位在先期处置的同时要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报告。

2事发地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要立即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或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3事发镇(街道)第一时间调动应急救援力量,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科学组织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4)在境外发生涉及我市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外事部门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寻求上级外事部门帮助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护我市公民和机构生命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

3.3.3 指挥协调

1)组织指挥。镇(街道)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应对负有属地管理责任市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本行业领域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牵头部门,负有行业监管责任要切实负起突发事件应对责任,按照人民政府要求组织实施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

市人民政府的组织指挥机构按照前述分级应对与响应分级原则分别负责相应级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指挥。超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提请州人民政府组织应对

2)现场指挥。现场指挥机构要充分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开设统一的救援队伍集结点、物资接收点和分发点、新闻发布中心,并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到突发事件现场的各方面应急力量要及时向现场指挥机构报到、受领任务,接受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严格遵守交通管理、信息发布等工作要求,并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实现各方信息共享。

上级指挥机构工作组到达现场时,市级现场指挥机构要与其对接报告,并接受业务指导,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人民政府的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纳入上级现场指挥机构时,要立即向上级现场指挥部提交组织构架图、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及应急处置情况、应急资源等清单并在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协同联动。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和民兵应急分队以及其他的相关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等在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按规定的指挥关系和指挥权限指挥应急处置。特殊情况下需要解放军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的,按程序报州委、州政府决定。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纳入现场指挥机构统一管理、统一调动、统一行动。组织指挥机构根据突发事件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度指挥相关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

3.3.4 处置措施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事发地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措施:

现场信息获取。组织现场人员、应急测绘和勘察队伍等,利用无人机、雷达、卫星等手段获取现场影像,分析研判道路、桥梁、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损毁情况,重要目标物、人员密集场所和人口分布等信息,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并向现场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

组织营救受灾和被困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威胁人员,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处置与救援、受灾人员救助工作。

组织开展伤病员救治、卫生防疫和公共卫生调查处理、应急心理援助等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治疗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例,要控制传染源,观察密切接触者,对易感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和卫生防疫知识宣传。

迅速组织开展抢险工作,控制危险源、减轻或消除危害并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水利、通信、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短时难以恢复的,要实施临时过渡方案,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基本需要。

开展环境应急监测,追踪研判污染范围、程度和发展趋势;切断污染源,控制和处置污染物,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减轻环境影响;开展灾后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污染隐患,妥善处置事件应对产生的废物。

禁止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启用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和救灾物资,必要时征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临时住所,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学上、有病能及时医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开展遇难人员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处理遇难人员遗体,做好遇难人员家属安抚等工作。

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协调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和自愿者等帮助灾后恢复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接收、管理、分配救灾捐赠款物。

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和事件的必要措施。

2)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市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事发地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立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措施:

尽快了解和分析事件起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和说服教育,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

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对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实行强制隔离,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供水等进行控制,必要时依法对网络、通信进行管控。

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党和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加强对重点、敏感人员以及重点场所、部位和标志性建筑的安全保护。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立即依法出动警力,加大社会面检查、巡逻、控制力度,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3)交通运输、医学救援、能源供应、通信保障、现场信息、抢险救援物资装备、自然灾害救助、社会秩序、新闻宣传等应急保障,由市有关单位按照工作职责和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工作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应组织编制相关保障类应急措施,督促做好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应急部门负责做好衔接。

4)当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救助、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3.3.5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市各应急指挥机构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方案,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同时研究、同时部署、同步行动。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提供新闻通稿、组织吹风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以及运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手机短信等官方信息平台发布信息具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后果直接威胁的社会公众,应按照“3.2 监测与预警”部分的要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首次信息发布发布时间不得超过事件发生后3小时因信息报送迟缓等原因造成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不能进行发布的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发布。首次信息发布主要发布事件简要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政府应对措施等。根据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进展要及时开展后续滚动发布。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生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后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负责一般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设立现场指挥部的由现场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

3)市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工作职责加强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管理和舆情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迅速澄清谣言引导网民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

4)未经规定程序批准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事件原因、伤亡数字、责任追究等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3.3.6 紧急状态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由人民政府提请上级人民政府决定。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应当依法立即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布。

3.3.7 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消除后,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或逐步停止有关应急处置措施,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有序撤离。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的应急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现场指挥机构停止运行后,通知相关方面解除应急措施,进入过渡时期,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4 恢复与重建

3.4.1 善后处置

市人民政府授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方案,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咨询及司法援助,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市相关部门要组织、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开展查勘和理赔工作。

3.4.2 恢复重建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健全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建立务实高效的规划落实推进体系加大资金、政策、规划统筹促进资源融合、效能提升。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引导开展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活动。

1市人民政府授权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要及时组织发改、财政、公安、交通、铁路、工信、住建、水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水利、通信、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

2需要州级政府援助的,应以市人民政府名义提出请求,并上报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4.3调查与评估

1市人民政府授权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应当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参与处置的部门(单位)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复盘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将调查与评估情况及时人民政府报告。法律法规对事故调查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对于较大及以上的突发事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收集齐全相关的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根据上级部门的调查处理结果,认真总结全市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全市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并定期对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形成调查与分析评估报告报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报州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3市有关部门或单位于每年第一季度组织对本行业(领域)上年度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抄送应急管理部门。各镇(街道)于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抄送市应急管理部门和相类别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

4 准备与支持

4.1 人力资源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打造尖刀和拳头力量,按照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发挥高铁优势构建力量快速输送系统。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

1)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支持保障和建设管理,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一专多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2)建立健全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按照遂行应急任务能力要求,配备必要的装备,加强针对性训练和演练。

3)专业应急队伍是应急处置与救援的骨干力量。应急管理、网信、工信、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务、住建、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林、新闻宣传、大数据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和实际需要,在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建设和管理本行业、本领域的专业应急队伍。

4)基层应急队伍是第一时间先期处置的重要力量。镇(街道)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单独建立或与有关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充分发挥各镇(街道)专职政府消防队和乡村应急管理服务站(安监站)的中坚作用,逐步提升基层2只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处置水平。加强基层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培训,发挥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救援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群防群治的应急队伍体系。

5)社会应急队伍是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辅助力量。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和共青团的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等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6)推进应急力量训练条件统建共用、开放共享,构建救援合作机制,创新组织实施模式,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营造良好激励环境。

7)建立健全应急队伍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应急救援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跨区域应急救援行动。

4.2 财力支持

1)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应急演练和救援救灾等防范应对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程序列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2)按照现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资金保障

3)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应的征用补偿或救助政策,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各有关部门要对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4)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资、装备、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5)建立健全灾害风险保险体系,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快推进巨灾保险制度,推行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镇(街道)有关单位安排应急救援人员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抢险救援行动前,应当为其购买相应的保险。

4.3 物资装备

1完善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协调机制。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根据国家、省、州要求加强相关类别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加快建设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对照上级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工作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2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加强各级物资装备储备工作实行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促进军民融合储备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4科技支撑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科研支撑体系。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加强我市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机构建设,积累基础资料,促进科技成果交流共享;研究制定促进公共安全和应急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2)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3)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应急管理部门要建成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指挥中心,按照国家、省、州要求建立互联互通的市级急指挥平台和有关部门应急指挥平台,满足突发事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值守应急、信息报告汇总与发布、视频会商、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协调、资源调用和总结评估等功能。有条件的镇(街道)也要建设适用的应急指挥平台,并与市级应急指挥平台相联通。

4.5 通信与信息

各级、各类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掌握本行政区或本领域所有应急机构和相关部门的通信联系方式。各通讯运营商保障事故救援通信畅通。

4.6应急专家

市应急指挥部应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建立各行业领域专家库。专家库的成员主要来自于大学教授和科研、设计单位高级工程师、企业的专业技术高级工程师等。

4.7 应急装备保障

188金宝慱手机 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或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要加强对应急储备物资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切实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保障能力和整体救援能力。与相邻区县(市)及地区建立物资调配供应渠道,以便于迅速调入救灾物资。必要时,可以依法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4.8医疗健康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或管委会要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和医疗健康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能力,全力做好事故的医疗健康应急救援准备和现场处置工作。

4.9 交通运输

市公安局、市交警大队、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保障的组织、实施。要及时为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应急物资运输提供交通方便,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4.10 社会动员

市各有关部门协调调用事发地以外的有关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增援。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或管委会应根据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

5 预案管理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预案编制单位应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组织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衔接、审批、备案、演练、评估、宣传、培训和修订等工作。

5.1 预案编制

1市应急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历史情况和重大风险,制定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规划,按程序报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州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本部门本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计划,报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2)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鼓励探索在印发前以情景构建的方式模拟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性。

3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镇(街道)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应征求相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5.2 预案审批与衔接

各类应急预案衔接遵循“下级服从上级,专项、部门服从总体,预案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预案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1)总体应急预案。由应急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按程序报请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报人民政府备案,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2)专项应急预案。由突发事件市级应对牵头部门负责编制按程序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金宝搏188手机端app下载 名义印发实施报上一级相应部门备案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3)部门应急预案。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经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批准,以本部门名义印发实施,报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相应部门备案。部门应急预案印发前,应征求应急管理部门意见。

4)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镇(街道)、村(居)委会等组织编制,经基层组织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批准,以本单位名义印发实施,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向主管单位备案。

5)中央在凯里单位应急预案。涉及需要与所在地政府联合应急处置的中央在凯里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向市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6)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由大型活动组委会或主办单组织编制,经主要负责人审批印发,报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并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7)重大工程项目应急预案。由重大工程项目业主组织施工单位共同编制,报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总部备案,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8)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应急预案。由重要目标物业主单位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主管单位备案,抄送应急管理部门。

9)联合应急预案。联合应急预案是本级人民政府(含镇街道)与相邻同级人民政府协商确定牵头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由相关本级人民政府共同审批签发,报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抄送同级有关部门和同级应急管理部门;相邻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的联合应急预案,各自分别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的审批程序由制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5.3 预案演练

1)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演练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创新演练形式,倡导无方案、无脚本双盲演练,提高演练的实战性。上年度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的,本年度至少进行1次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2)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每3 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要主动组织演练,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参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预案发生重大调整,需及时按照新的预案开展演练。应急管理部门负责预案演练的指导。

3)应急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科学制定全市应急演练计划,鼓励开展涉及领域多、需多方配合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演练。

4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道)要针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频发多发的突发事件开展经常性演练。村(居)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要结合实际经常开展应急演练。

5.4 预案评估与修订

1)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专业科学规范管理。鼓励邀请专家组成员组成观察团,开展第三方应急预案演练的观摩评估。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3)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响应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修订工作应按照本预案“5.1 预案编制和5.2 预案审批与衔接”部分有关要求组织进行。仅涉及其他内容的,修订程序可适当简化。

4市人民政府部门、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可以向有关预案编制单位提出修订建议。

5.5 宣传和培训

1)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应急管理、新闻宣传、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2)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学校、幼儿园应当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识别和防范风险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督,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3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针对本地区特点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及高等院校、应急救援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应急管理队伍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队伍责任感,提高专业队伍的能力水平。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5.6 责任与奖惩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绩效考核。

2)公民按照人民政府要求,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可视情给予补助;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

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应急处置不力,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附则

6.1本预案由应急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及时组织评估,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修订建议。本预案涉及市人民政府部门、镇(街道)、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按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其支撑性文件。

6.2本预案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6.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指标

2.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3.188金宝慱手机 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障应急

预案牵头部门和编制修订分工

附件1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指标

一、自然灾害

事件分级

启动条件

备注

IV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IV级应急响应:

1)因灾死亡或失踪1人以上、3人以下(不含本数,下同);

2)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人以上、50人以下;

3)因灾倒塌房屋3户或9间以上、20户或60间以下,严重损坏房屋10户或30间以上、50户或150间以下;

4)自然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

5)市减灾办决定的其他事项。


III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III级应急响应(黄色):

1)因灾死亡或失踪3人以上,5人以下;

2)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人以上、500人以下;

3)因灾倒塌房屋20户或60间以上、40户或120间以下,严重损坏房屋50户或150间以上、150户或450间以下;

4)自然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5)市减灾办决定的其他事项。


II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II级应急响应(橙色):

1)因灾死亡或失踪5人以上,9人以下,或一个灾害地点因灾死亡2人以上;

2)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3)因灾倒塌房屋40户或120间以上、300户或900间以下,严重损坏150户或450间以上,300户或900间以下;

4)自然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I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I级应急响应(红色):

1)因灾死亡或失踪10人以上;

2)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00万人以上;

3)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00户或900间以上;

4)自然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1万人以上;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二、事故灾难

事件分级

启动条件

备注

IV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

造成或可能造成13人死亡,或造成1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III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造成39人死亡,或造成1050人中毒、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II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

造成1029人死亡,或造成50100人中毒、重伤,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I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公共卫生事件

事件分级

启动条件

备注

IV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一个全市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一个全市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I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全市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镇(街道)。

3)霍乱在一个镇(街道)区域内发生, 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镇(街道)。

4)一周内全市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在全市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医学病例。

9)州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I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全市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镇(街道)。(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全市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 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镇(街道),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9)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市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公共安全事件

事件分级

启动条件

备注

IV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危及2人及以下生命安全,或造成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III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造成30-50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II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造成50-100人中毒、重伤,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


I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生命安全,或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造成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特别重大的事故。


附件2


凯里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附件3

凯里市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障应急预案

牵头部门和编制修订分工

一、市级专项应急预案(42个)

序号

预案类别

事件类别

项预案

牵头部门

承担编制

修订部门

1

自然灾害类

气象灾害

188金宝慱手机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市气象局

市气象局

2

水旱灾害

188金宝慱手机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

3

地质灾害

188金宝慱手机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市自然资源局

市自然资源局

4

森林草原火灾

188金宝慱手机 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市林业局

市林业局

5

地震灾害

188金宝慱手机 地震应急预案

市应急局

市应急局

6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

188金宝慱手机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7

雨雪凝冻灾害

188金宝慱手机 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应急预案

8

事故灾难

生产安全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应急局

市应急局

9

危险化学品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市应急局

市应急局

10

火灾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市消防救援大队

市消防救援大队、 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

11

矿山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非煤矿山事故应急预案

市应急局

市应急局

市自然资源局

12

188金宝慱手机 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业信息化局

13

长输管线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长输油气管道应急预案

市发展改革局

市发展改革局

14

燃气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城镇燃气事故应急预案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15

建筑安全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建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6

道路交通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

开发区公安局

17

水上交通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水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市交通运输局

市交通运输局

18

铁路交通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法委

市交通运输局

19


民用航空器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航空事故应急预案

市发展改革局

市发展改革局

20

事故灾难

大面积停电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凯里供电局

市郊供电局

凯里供电局

市郊供电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1

大面积通信中断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大面积通信中断事故应急预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2

重污染天气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州生态环境局

凯里分局

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

23

突发环境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4

辐射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5

渔业船舶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应急预案

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

26

工贸行业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工贸行业事故应急预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7

旅游安全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28

公共卫生类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市卫生健康局

市卫生健康局

29

188金宝慱手机 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市疫情防控办

市卫生健康局

30

食品安全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31

188金宝慱手机 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2

动物疫情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

33

社会安全类

恐怖袭击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

开发区公安局

34

群体性突发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5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36

涉外突发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市公安局、开发区公安局

37

金融突发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政府办公室(市金融服务中心)

38

粮食供应

188金宝慱手机 粮食应急预案

市发展改革局

市发展改革局

39

价格异常波动

188金宝慱手机 价格异常波动预案

40

舆情突发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舆情应急预案

市委宣传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网信办

41

债务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债务风险应急预案

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

42

数据安全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数据安全应急预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重要市级部门应急预案(12 个)

序号

预案

类别

事件类别

专项预案

牵头部门

承担编制

修订部门

1

自然灾害类

生物灾害

188金宝慱手机 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市林业局

市林业局

2

188金宝慱手机 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

3

事故灾难类

烟花爆竹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烟花爆竹事故应急预案

市应急局

市应急局

4

供水突发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

5


特种设备事故

188金宝慱手机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6

公共

卫生类

动物疫情

188金宝慱手机 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

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

7

188金宝慱手机 口蹄疫应急预案

8

社会安全类

刑事案件

188金宝慱手机 较大刑事案件应急预案

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

开发区公安局

9

民族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民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民宗局

市民宗局

10

宗教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1

文化文物场馆安全事件

188金宝慱手机 文化文物场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12

学校(含幼儿园) 安全

188金宝慱手机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教育科技局

市教育科技局

三、市级保障应急预案(8 个)

预案

类别

应急保障类别

应急预案名称

牵头协调部门

主要支持

部门和单位

1

保障应急预案

交通运输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预案

市交通运输局

市公安局、开发区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局、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市铁路护路办、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等

2

医学救援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保障应急预案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市红十字会等

3

能源供应

188金宝慱手机 州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

市发展改革局

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市水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 凯里供电局等

4

保障应急预案

通信保障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市工业信息化局

市内各通信运营运营公司、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融媒体中心,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 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等

5

事故灾害 现场信息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事故灾害现场信息保障应急预案

市自然资源局 市应急局

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市大数据办等

6

抢险救援 物资装备

188金宝慱手机 州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物资装备保障应急预案

市发展改革局 市财政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局,市国资办,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等

7

保障应急预案

社会秩序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社会秩序保障应急预案

市公安局

开发区公安局、188金宝慱手机 武装部、武警黔东南支队执勤一大队凯里中队等

8

新闻宣传

188金宝慱手机 突发事件新闻宣传保障应急预案

市委宣传部

市委网信办、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等


上一篇: 滑坡前的异常征兆

下一篇: 遇险求救信号

地 址:贵州省188金宝慱手机 行政中心C座 邮 编:556000 电子邮箱:klzfxx@163.com 贵公网安备 52260102556121号

联系电话(传真)0855-8065700 主办单位:金宝搏188论坛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

备案号:黔ICP备16008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10001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