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强化衔接资金产业倾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全力打造“一县一业”。近年来我市以蓝莓等为林下产业集群为导向,先后投入中央财政衔接(扶贫)资金2.58亿元,发展蓝莓种植13700亩、林下羊肚菌种植1100亩、板蓝根种植基地1000亩,茶叶种植基地2000余亩、林下养鸡30万羽等。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务工、利益联结分红等方式,每年均带动2000人以上农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增收2000元以上。
二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围绕各村优势资源禀赋,支持引进企业以参股控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村级特色产业发展,合力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产业领域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等,促进农村产业优一接二连三。如,下司镇淑里村引进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贵州六马蜂糖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合作社投资100万元,企业投资300万元,共同打造千亩蜂糖李园,目前,已流转土地400亩栽种蜂糖李,产品远销北京、上海,今年销售蜂糖李纯利润达70多万元,并培养了60余名周边群众成为栽种、管理能手,务工收入共120万余元。旁海镇水寨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水寨村小堡建设食用菌基地,该基地建成羊肚菌种植总面积1100亩,菌棒生产车间、菌棒育种大棚等设施设备逐步配套完善。每年可吸纳就业人数50余人,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通过培训周边农户学习种植技术,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羊肚菌,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奋力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点特色产业。2021年我市成功申报3个州级和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476.1万元用于12个示范点的产业发展上,实施项目14个,通过整合示范试点特色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发展格局。如舟溪镇曼洞村围绕“农耕文化的研学基地、苗侗文化的创意平台、健康文化的体验中心”三条主线,以“乡村民族风情体验+农业田园体验+休闲观光”的发展模式,推动曼洞村村寨建设和业态布局。曼洞村研学基地自2022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举办11余期约4000名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利用少数民族村寨优势打造“康养村寨”,引进苗蒸堂、中医院等康养机构,引入汗蒸、苗浴、艾灸等康养体验项目,打造曼洞康养旅游胜地。下司镇淑里村利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两莓一果一药”特色产业发展,在188金宝慱手机 乾兴农业清风谷建成200亩蓝莓基地。以富龙湾种植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平坝、架良坡等地势平坦区域发展草莓种植300亩。引进省级龙头企业贵州六马蜂糖李合作社建成300亩蜂糖李。在淑里村架良坡种植铁皮石斛600亩。